2011年5月24日

泯恩仇需要一百年:六國論

上次提到英國和愛爾蘭花了一百年才正式地消除敵意. 今次來看看英愛的情況跟中日怎麼不同. 另外由於德法常常被拿來跟中日比較, 也順便提一提. (所以加起來就有"六國"論了.) 以和解速度來說, 德法是最快的 (二戰後很快就恢復合作), 英愛在中間 (獨立後快一世紀), 而中日最久. 且來看看分別在哪.

外人常常不明白為何德法在二戰後很快就恢復合作, 甚至還一同創立了歐洲共同體跟歐盟. 而由於同屬歐盟的關係, 德法在政治/外交, 經濟, 社會, 旅遊, 教育, 文化等各方面都有緊密合作. 有些人說德法恢復關係是因為德國勇於認錯. 德國的確是有認錯, 但這不代表法國就會忘記兩國間多次戰爭的過去. (事實上現在歐洲各國偶然還會在跟德國有爭執時出大絕 "我還未提二戰那一筆...") 其實德國跟各國合作, 除了心態問題外, 現實考慮也很重要. 二戰後德國不但被空襲到一塌糊塗, 還被外國軍隊佔領, 最後還要分裂為東西兩部份, 要維持國家運作可說是要 100% 依賴外國勢力. 另外, 德國國內的危險份子 (納粹黨) 野已經被消滅, 並且被親外國勢力的政黨所取代, 人們連續兩次大戰失敗也明白硬作出頭鳥根本是沒用. 當然, 西德仍要依賴美英法支援對抗赤化危機. 也因為這樣, 西德可說是處於任人魚肉的狀態, 法國當然放心跟他"合作". 用括號是因為當時法國軍隊佔領了西德多個重要城市和工業區, 與其說是"合作"還不如說是脅逼.

總括來說, 德法的"和解"是基於一個不公平的狀態下進行的 (法強德弱, 還有美國在背後), 而且他們也有共同目標 (抗共產); 而當這些環境都改變之後 (蘇聯結束), 兩國間的合作已經維持得夠久而不用再分開.

英愛方面, 上次的敘述中已經講到幾個重點. 首先, 愛爾蘭的自治甚至獨立在英國本土內一向都有一定支持 (自由派). 其次, 即使之後發生戰爭, 雙方停戰後也基本上確認和同意了以後的發展方法: 北愛南愛分開, 而南愛不會再跟英國為這些事情爭執. 第三, 以國際環境因素來說, 英愛兩國都是資本主義(美國)陣營, 北約陣營, 歐盟陣營, 民主陣營......有著多方面的共通點. 所以需要兩國關係一開始並不友善, 各種因素都令他們越來越拉近距離. 英女王今次在愛爾蘭的演說中, 就提到兩國政府都一直為擱置爭端維持和平努力, 而民間合作亦越來越多 (經濟和社會上).

所以兩國自從一百年前其實關係已經不斷改善, "和解"早就已經實現, 只是差了像英女王訪問愛爾蘭這種公式的時刻而已.

至於中日呢, 就麻煩得多了. 中日最大的爭端有二戰問題和領土問題, 而兩者離解決都還有很大距離. 二戰來說, 很奇怪地兩國都喜歡把自己形容為受害者 (事實上也只有美國能真正以太平洋戰爭勝利者的姿態出現), 令雙方都無法互相理解. 相反德法和英愛在戰爭後很多爭議都已經塵埃落定. 領土問題更是無日無之不知道如何解決. 其實如果有爭議的是有人居住的地方, 那可能還比較容易分辨, 偏偏是無人島, 那就只能各有各說法了. 德法基本上沒領土爭議, 而英愛也早就同意北愛是另外處理. 國內環境來說, 日本戰後的自民黨一開始基本上是戰前政客的延續, 換湯不換藥, 無法像德國跟戰爭撇清關係. 中共本身也很依賴民族主義, 要放過日本似乎不太可能. 國外環境來說, 中國跟日本很明顯是敵對陣營: 一個不民主一個民主 (雖然中共自稱民主), 一個共產一個資本 (雖然中共實際上是"走資"), 一個主權獨立一個根本是X國的第五十一個州......共通點實在不多. 民間方面的合作呢? 經濟合作是在進步中, 但日本人普遍對中國公司和產品都沒好印象. (別說日本人了, 中國人自己也對國企跟國貨沒好印象.) 社會方面, 兩國似乎不少交流活動, 但糞青互相攻擊的注目度要大得多. 雖然兩國歷史上也曾經有過合作關係 (日本也很多人喜歡中國文化; 反之亦有), 但一來日本人批評中國現在跟古代文化已經差了很多 (又是連中國人自己也這麼覺得), 中國方面又容易批評"親日"者是"崇日"......

整體來說中日關係要改善似乎很難. 但其實目前兩國政府間實際上已經越來越友好. 中共內部的務實派要強過仇日派, 而日本現在也是由對華友好派主政. 今次"地震外交" (又是之前在 blog 中有"預言"過的) 就是一例. 不過要中日做到德法和英愛那種無論政治還是民間都沒問題的程度, 依然需要解決很多事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