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16日

所謂「三幾個激進議員」拉布...

針對香港立法會財委會上的一些撥款項目未能在議會放暑假前獲得通過,特首梁振英多次指責是「三幾位議員」「拉布」所致。筆者就裝作認真地分析一下是否如此。

附上上周二 (7月8日) 梁振英的言論:

「現在財委會出現嚴重的「拉布」問題,其實不是行政與立法機關之間的問題。行政與立法機關之間是沒有問題的......在七十位議員當中,有三數位議員,經常都是同樣那三數位議員,不斷用『拉布』的方式阻撓立法會的其他議員去審議和通過,或是否決政府有關的申請和議案。所以,希望社會人士都能夠一起敦促立法會這些極少數的議員,希望他們能夠履行正常的立法會議員審議的職責。」

為沒有留意事件的讀者補充一下事件經過:

香港立法會的財務委員會,原本有多個撥款項目要審批,但因為民主派議員強烈反對其中一項「東北發展計劃」,他們發起「拉布」行動,即不斷提出問題拖延會議時間,希望逼使政府調動議程,押後項目,甚至是整個撤銷。財委會逢星期五開會,針對東北發展的拉布行動從6月6日開始,經過13日和20日,到27日晚因財委會主席吳亮星「剪布」,停止議員發言並且趕緊付諸表決,東北發展終獲通過。由於之後要放暑假,財委會只剩下7月4日和11日兩日開會,但就有46個項目積壓等候審批,政府和民主派互相推卸責任,港府斥責議員拉布令惠民項目未能被通過,民主派則反駁政府可調動議程,先通過那些民主派都表示支持的項目。

拉布的只是「那三幾位議員」?

首先,梁振英說是「那三幾位議員」拉布,這個陳述就已經錯了。最經常發起拉布行動的,的確是固定那三、四位議員,但今次的東北發展問題上,是民主派全部廿幾位議員一起拉布,有看電視新聞片段的都可以看到會議上經常有十多人輪流提問、有十多人一齊起哄。我們也別忘了遭到議員拉布拖延的不止財委會上的東北發展項目,增加物業交易印花稅的「樓市辣招」就同樣遇到拉布,而拉布的並非民主派議員,而是商界出身的親中派議員。實情是不同議題有不同議員在拉布,「那三幾位議員」亦並非凡事都拉布。梁振英認為現在只有「那三幾位議員」在拉布,不知道是沒看新聞、盲了聾了、還是明知故問。

梁振英又提出「社會人士一起敦促這些極少數的議員 (停止拉布)」,真是廢話之極。議員是選舉出來的,如果他們判斷自己的行為是不能爭取選票,不能幫助自己連任,那正常來說他們是不會去做。梁振英叫社會人士發聲,但如果發聲的人士不會威脅到拉布議員的議席,那根本沒用。反對東北發展的議員拉布,是因為他們確實有很多支持者是反對計劃,而反對增加印花稅的議員拉布,是因為他們背後的商界確實強烈反對加稅。議員拉布都是經過計算的,不是胡亂發動。「那三幾位議員」今年5月也有針對財政預算案發動過拉布,但他們見沒有輿論支持,很快就縮減拉布規模,鬧了幾場會議後就準時收工,當時的立法會會議亦沒像今次審議東北發展般不斷有議員鬧場。

梁振英是真的連這麼簡單的政界邏輯都搞不懂,還是裝不懂?我相信梁是明白的,但他也知道自己在議會的影響力是零,無法迫議員做事,又愛面子不肯調動議程,怕調動就是屈服,唯有在公開常場合譴責幾句當交了功課。他越講「行政與立法機關之間沒問題」,其實越顯得社會輿論是覺得有出問題,否則正常哪會有領導人需要回答這種問題。

時間不夠全是拉布的問題?

另一個問題:不夠時間審批完所有項目,真的純粹是拉布之過嗎?東北發展計劃後面合共有46個項目,結果只審議了29項,到第30項就結束會議,議員放暑假,有17個項目未能審批。試試換個角度看,沒有拉布的話,正常討論46項個目要多少時間?看回今個年度較早時,沒有拉布出現的財委會會議:

1月10日:2節會議,議程上排了7份文件,7份全部完成
1月24日:1節會議,議程上排了5份文件,5份全部完成
2月7日:1節會議,議程上排了2份文件,2份全部完成
2月21日:2節會議,議程上排了7份文件,7份全部完成

平均速度是一節會議審議4份文件左右,一節會議有2小時,即是半小時討論一份。東北發展計劃之後的46份文件,按平均半小時一份的速度計,至少也要23個小時或12節會議才可以完成審議。這個速度算快還是慢呢?我就覺得,即使項目之前已經在分組上討論過,這些畢竟是價值幾千萬甚至幾億元的計劃,仍然有其他議員有問題想追問,花個半小時甚至更長時間討論,其實真的不能算多。

所以,即使沒有拉布,東北發展之後的46個項目需要12、13、甚至14節會議討論,其實也是可以預期。現實情況是7月4日、10日和11日開了10節會議,明顯不夠。我們又別忘了,7月11日的4節會議是在最後關頭緊急加開的,那一天是星期六,本應不用開會,也就是說本來7月4日和7月10日只安排了6節會議。如果沒有加時,只有6節或12小時,怎麼可能通過46個項目呢?那不就是每個小時要審議4個項目嗎?一個幾千萬甚至幾億元的項目,要立法會只有十幾分鐘去審議?難道梁振英口中的「正常的立法會審議」就是這樣?

事實上,連親中派議員都有指出,即使沒有拉布也是難有時間完成所有項目。今次財委會審議到的29個項目,其中一項「有機資源回收中心」就是被「中止待續」,即是要另覓時間再討論、再審議,連親中派都同意財委會上討論這個項目的時間不足。之前的行政長官答問會上,親中派的張宇人也指責政府提案太倉促,感覺好像在迫議會通過項目。

又,假如沒有拉布呢?針對東北發展計劃撥款的拉布是從6月6日開始,假設當日就「剪布」付諸表決,下一周再開會時就開始討論接下來的項目,是否就趕得及通過所有項目呢?6月13日有3節、6月20日有2節、6月27日有3節,這三星期沒有拉布的話能夠空出8節16小時,加上7月4日和7月10日原定的6節12小時,總共有14節28小時,要討論46個項目,如果按半小時一個的速度是夠的,但我們始終不應該期望所有項目都能這麼快完成審議。

拉布固然是拖慢了審議速度,但這個議程原本就是頗為緊迫。政府應對議會事務手法不善,不肯一早就調動議程,或者一早就要求財委會加開會議,也有責任,而這一點是連親中派議員都有提出的。至於財委會主席吳亮星主持會議技巧劣拙,也是大家有眼見。

調議程 = 搞亂議會?

拉布的議員說,既然他們只是針對個別項目拉布,政府可以調動議程,先讓那些他們不反對的項目通過。政府回說,議會的議程不能調動,因為所有項目都重要,也會破壞議會規矩。

那我就不明白了。為什麼政府在上周四 (10日) 突然宣佈會在下周二 (昨日/15日) 發布政改報告,並要求立法會召開特別會議討論呢?這樣就不是打亂了立法會原定的議程?怎麼就沒問題呢?還是他們認為昨日下午原定要召開的其他立法會會議就不重要?例如審議增加印花稅不重要?所以可以調動?

政府說拉布議員在威脅人,但政府自己何嘗又不是採取一個敵我矛盾、一定要分出勝負、all-or-northing 的態度,迫議員甚至整個議會,全盤接受他們的做法,不肯妥協?

行政主導是 self-destructing prophecy 

香港的政制框架,親中派常常說是「行政主導」,於是前特首「貪曾」曾蔭權爵士提甚麼「強政勵治」、「強勢政府」的口號,但實情是香港行政立法關係不斷變壞,政府越來越多政策被議會阻撓無法通過,口上說強勢和主導,實際上越弄越弱勢和被動。

有個詞彙叫 self-fulfilling prophecy ,即是一個講法講得多了,大家就信了,然後人們的行為模式會因此改變,促成這個講法成真。但現在「行政主導」不是 self-fulfilling 是 self-destructing,你不斷講行政主導,政府以為自己真的有主導權,老是想搞甚麼強勢管治迫立法機關聽話,但越強硬就越是令行政立法關係變差,而號稱「非主導」的議會實際上仍有很大權力,結果議會不合作,一堆政策和法案無法通過,強勢政府變弱雞政府。

講到底,梁振英此人給我的感覺,是一個不喜歡服輸,喜歡跟人鬥到底的人。人家看衰他當不上特首,他就偏要贏。評論員在報紙寫了篇他不喜歡的文章,他立即發律師信。議員提出一些他不喜歡提的問題,他死都要說問題不存在。他還搞到整個政府都是這樣做事,不斷製造對立和敵人,連很多親中派人士都受不了他。香港現在雖然並非完全民主,但也並非完全獨裁。一個不講制度和程序、只會強迫全宇宙按自己為中心在運轉、連親中派都不能領導好的人,怎麼可能管治好香港?

選擇性執行的「多數人意願」?

換個話題。政府和親中派又愛說,多數市民都支持民生項目、樓市辣招和東北發展,議員應該聽民意,盡快通過這些項目。很奇怪,這班人在面對一部份項目時談民主談民意,但在面對另一部份項目,如真普選、取消功能組別、要有新電視台這些同樣是市民壓倒性支持的議題時,又會說不能搞民粹政治、搞多數人暴政、要聽專家的話云云。

我退一步,假設我們要聽專家的話好了,印象中香港的政法方面的專家和學者,多數都是支持民主和普選的,很多說民主不好的學者,其實是經濟或理科出身。千萬不要因為都打著「學者」這個銜頭就以為他們講的所有話都是權威,換轉頭,你不會讓個政法學者搞工程或實驗吧?至於商人們,賺錢專家不等同管治專家,不然本身是意大利富豪頭幾名的「貝盧斯科尼」Silvio Berlusconi ,應該是意大利史上最偉大的政治家了。

聽民意、執行多數人支持的項目,正常來說是民主原則沒錯,但我們聽港府和親中派講「多數人支持」某項目時,又要小心。政府和親中派講「多數人支持」時,通常是指「多數議員支持」,這是偷換概念。香港立法會70位議員當中,有30位是只有一成有特權的上等選民才能選出的「功能組別」議員。立法會本身不是民主產生,不能真正反映民意,「多數議員」不能等同「多數民意」。正是因為立法會合法性和公信力都值得質疑,才會越來越多人認為搞亂立法會是沒有問題的。

激進=低票、溫和=高票?

接下來要應付另一個迷信,就是激進=低票,溫和=高票。這個講法其實存在已久,主要是親中派說,那些會拉布的激進派議員其實得票很少,他們能夠當選,都是比例代表制的錯,讓那些激進少數派容易當選,因此香港應該提高進入議會的門檻,防止那些低票的激進派進入議會。激進=低票、溫和=高票、提高門檻=篩走激進派?我們來看看實際數據。(為省時間引用 wiki 的數字,不保證100%準確。)

香港島 (7席)
公民黨 陳家洛 70,475票 (21.30%)
民主黨 單仲偕 40,558票 (12.26%)
民建聯 曾鈺成 36,517票 (11.04%)
民建聯 鍾樹根 33,901票 (10.25%)
工黨 何秀蘭 31,523票 (9.53%)
新民黨 葉劉淑儀 30,289票 (9.16%)
工聯會 王國興 27,336票 (8.26%)

最低票 = 最激進的議員是工聯會的王國興。提高門檻,最先被篩走的會是王國興、新民黨葉劉淑儀。

九龍西 (5席)
民建聯 蔣麗芸 47,363票 (20.41%)
人民力量 黃毓民 38,578票 (16.62%)
公民黨 毛孟靜 37,925票 (16.34%)
民主黨 黃碧雲 36,029票 (15.52%)
西九新動力 梁美芬 34,548票 (14.89%)

最低票 = 最激進的議員是梁美芬。提高門檻,最先被篩走的會是梁美芬、民主黨黃碧雲。

九龍東 (5席)
民建聯 陳鑑林 47,415票 (16.65%)
民主黨 胡志偉 43,764票 (15.37%)
公民黨 梁家傑 41,669票 (14.63%)
工聯會 黃國健 40,824票 (14.34%)
獨立 謝偉俊 38,546票 (13.54%)

最低票 = 最激進的議員是謝偉俊。提高門檻,最先被篩走的會是謝偉俊 、工聯會黃國健 。

新界西 (9席)
公民黨 郭家麒 72,185票 (14.49%)
人民力量 陳偉業 44,355票 (8.9%)
街工 梁耀忠 43,799票 (8.78%)
民建聯 譚耀宗 43,496票 (8.72%)
工黨 李卓人 40,967票 (8.22%)
新民黨 田北辰 37,808票 (7.58%)
民建聯 陳恆鑌 36,555票 (7.33%)
工聯會 麥美娟 35,239票 (7.07%)
民建聯 梁志祥 33,777票 (6.77%)

最低票 = 最激進的議員是民建聯的梁志祥。如果我們撇除他只是民建聯三個名單中其中一個這個因素,最低票 = 激進的議員是工聯會的麥美娟。無論如何,提高門檻,最先被篩走的會是梁志祥  、麥美娟、陳恆鑌、田北辰等人。

新界東 (9席)
社民連 梁國雄 48,295票 (10.39%)
民建聯 葛珮帆 46,139票 (9.93%)
民建聯 陳克勤 40,977票 (8.82%)
工黨 張超雄 39,650票 (8.53%)
人民力量 陳志全 38,042票 (8.19%)
民主黨 劉慧卿 37,039票 (7.97%)
公民黨 湯家驊 32,753票 (7.05%)
自由黨 田北俊 31,106票 (6.67%)
新民主同盟 范國威 28,621票 (6.16%)

最低票 = 最激進的議員是范國威。提高門檻,最先被篩走的會是范國威  、自由黨田北俊、公民黨湯家驊等人。

可以看到,在全港五個選區中,有四個選區的最低票 = 最激進議員,都是親中派,分別是王國興、麥美娟、謝偉俊和梁美芬。另外,新界東的最高票 = 最溫和議員是梁國雄。

而以全港總得票計的得票 = 溫和排名榜:

1. 民建聯 366,140 20.2%
2. 公民黨 255,007 14.1%
3. 民主黨 247,220 13.6%
4. 人民力量 176,250 9.7%
5. 工聯會 127,857 7.1%
6. 工黨 112,140 6.2%
7. 社民連 87,997 4.9%
8. 新民黨 68,097 3.8%
9. 自由黨 48,702 2.7%
10. 街工 43,799 2.4%
11. 謝偉俊 38,546 2.1%
12. 梁美芬 34,548 1.9%
13. 民協 30,634 1.7%
14. 新民主同盟 28,621 1.6%

兩大「激進派」政黨人民力量和社民連,前者的得票 = 溫和度排第四,屬非常溫和的政團,更勝工聯會,而後者的得票 = 溫和度亦屬中等,較新民黨和自由黨溫和。排10名以後的謝偉俊、梁美芬、民協、新民盟等,這麼低票,毫無疑問是「激進派」,社會人士應發聲譴責、將他們擠出議會。

看到把得票和溫和/激進劃上等號有多搞笑和荒謬了吧?「激進派」人民力量和社民連的總得票有近15%,的確不算特別多,但也不算少,至少已經高過很多政黨,代表了相當一部份市民的意見。將他們的意見和主張貶低或無視掉,甚至想將他們趕出議會,絕非明智的做法。

比例代表制 = 拉布?

因應激進派是比例代表制下才會當選的理論,有親中派由此推論,拉布也是比例代表制下的產物。

拉布的始祖、議會經常癱瘓、去年甚至發生「政府關閉」(government  shutdown) 和「財政懸崖」(fiscal cliff) 危機的美國,是使用單議席單票制。

以為改掉選舉制度「激進派」就會消失,不用再理會,是否想得太天真了呢?即使用單單制,我可以斷言,在興建堆填區和焚化爐等涉及地區民眾生活的議題上,一樣會有一堆議員和政黨跑出來拉布。

修改議事規則

梁振英就說,應該修改議事規則,阻止拉布。這固然是一個方向,但恐怕只是治標不治本。拉布是少數派阻止多數派硬闖議會的方法,禁制了,雖然會令議會效率提高,但也會讓少數派難以發聲,特別是香港現在的議會並非全面民選,阻止代議士發聲,恐怕只會激起他們的支持者尋求議會以外的途徑發洩,也會激起更多人對體制的反感。道理跟以為將激進派逐出議會就能解決矛盾一樣,不切實際。

修改議事規則亦非易事。考慮到現時議席分配,修改規則需要民主派和親中派共同支持。但親中派希望封殺民主派拉布,民主派則希望留有後路,所以雙方根本就談不攏,無法作出修改。現況對兩派來說也並非沒有好處。對親中派來說,現時主持會議的主席是他們的人,在未為「剪布」設立機制的情況下,是否「剪布」是由主席決定,即是「剪布」的主導權是在親中派手上。而對民主派來說,如果設立一個由議員表決決定是否剪布的「剪布」機制,他們就無法再像現在般一時支持拉布,一時又不支持拉布,表現得模稜兩可,一定要投票表態。所以要修改,難。

行政機關已經做好工作?

梁振英在答問大會上,被親中派議員質問他會否改善行政立法兩機關之間的關係,他這麼說:

「我們行政主導方面的工作,我們是做到百分之一百的......我們所有的條例草案,我們所有根據政綱、《施政報告》裏面的舉措、政策,我們一個一個做好,交給立法會,請立法會審議,請立法會通過......這個是行政機關的工作,行政機關做這些工作,從來沒有怠懈過。我們這些條例草案,一條一條來,我們要求立法會撥款的要求,一個一個來。現在於立法會門口排隊的,有幾十個這些舉措,所以塞車並不是我們發車發得少,而是條路塞了。」

原來政府的工作就是寫文件,之後就全都是立法機關的問題了。他這樣講,給我感覺好像有個大學生交 essay 後對教授說,「我寫夠字數,又 quote 了 required readings,怎麼你沒有給我 A?」又或者,梁以前是做商界的嘛,他跟別人談生意,是不是在人家公司門口丟下一份文件就說,「我已經寫好文件了,你立即給我同意合作,不同意的話就是你拉布,是你阻撓,不是我的問題。」

所以我說行政主導是 self-defeating,至少梁好像真的以為行政機關出口,立法機關就要照做。要提高議會運作效率,行政立法關係當然重要,政府除了寫文件也有很多事情可以做,首務是加強跟政黨和議員溝通、提出法案和政策前做好諮詢、好好安排議程容許議會可按時序討論、避免提出一些爭議性過大的政策,還有努力提高自身民望和爭取社會支持等等。並不是像梁振英般說「寫好文件交給立法會」就完。

今次大概講這麼多,有機會再談一下外國的行政立法關係架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