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4日

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有多反法西斯?

昨天看新聞,有郝伯村訪問,他講了一句話令我停了下來。「(中共說) 反法西斯戰爭,我覺得很奇怪,我們是因為日本是法西斯主義才打他嗎?不是嘛。」我就開始想了,對呀,「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是因為反法西斯主義才打的嗎?真的是一場法西斯國家 vs 反法西斯國家的戰爭嗎?

德意法軸心國

法西斯政黨上台最早的是意大利,墨索里尼在1922年透過半政變的「進軍羅馬」成為首相。可是他上台初期其實跟英法關係不錯,因為他自知意大利實力有限,對外擴張的目標都是英法關注度較低的。

反而希特拉在1933年當上德國總理後,墨索里尼對他抱一定戒心,擔心德國崛起會影響意大利利益。例如墨索里尼反對德國合併奧地利。意大利親德國而疏遠英法,主因是1935年意大利攻打阿比西尼亞 (埃塞俄比亞) 後,英法強烈反彈。

希特拉上台後,違反凡爾賽條約擴軍、無視萊茵非軍事區、合併奧地利、強向捷克斯洛伐克要地等行徑,亦為英法所容忍,通稱「綏靖政策」,直至1939年希特拉跟蘇聯聯手瓜分波蘭,英法才向德國宣戰。

此時墨索里尼仍持觀望態度。意大利參戰要到1940年6月10日,那時德國已經長驅直入法國境內,法國政府還撤離巴黎,法國戰敗已是可預視的。

日本在中國的擴張行為亦長期被西方國家無視,英國甚至一度聽命於日本關閉滇緬公路,嚴重妨礙中國西南大後方的補給工作。直至1941年日本進軍東南亞,威脅英國殖民地,英美才改為對日本實施經濟制裁,日本於同年12月向英美開戰。

比起法西斯 VS 反法西斯的意識形態,似乎國家利益更能解釋各國的行動。

蘇聯

蘇聯反法西斯似乎豪無疑問,畢竟蘇聯是跟德國交戰的主力之一,意識形態上共產主義跟法西斯主義也是敵人。可是別忘了德蘇兩國曾經短暫成為盟友,那就是史太林和希特拉約好瓜分波蘭,1939年簽署「德蘇互不侵犯條約」的時候。既然攻打波蘭是二戰開端,我們似乎可以說德國和蘇聯都是二戰的元兇。

然後是蘇聯和日本。日本跟德國合作,原意是要防範共產主義,兩國在1936年簽署「反共產國際協定」。所以1939年德蘇突然結盟後,日本可是被嚇死,時任首相的平沼騏一郎還以「欧州の天地は複雑怪奇」為由內閣總辭。其後日蘇為了專注對付敵人,也在1941年簽署了「蘇日中立條約」。最終蘇聯向日本宣戰,要到1945年8月8日,即廣島被原子彈轟炸後2日,日本幾乎已確定會戰敗之時。

芬蘭

講到軸心國,一般人都記得德意日三個獨裁國,但比較少人記得的是,民主國家的芬蘭在二戰中也是德國盟友,這源於有共同敵人蘇聯。

芬蘭在一戰前是俄羅斯領地,趁一戰俄國戰敗獨立,史太林一直想要回芬蘭。史太林在簽署德蘇互不侵犯條約取得波蘭後,又揮軍攻佔波羅的海三小國,最後指向芬蘭。1939年11月,蘇芬開戰。令全世界都跌眼鏡的是,在首輪交鋒中,小芬蘭成功擋下蘇聯百萬大軍入侵,還令蘇軍蒙受超過30萬人傷亡的慘重損失,芬方的傷亡只有7萬。但芬蘭始終人口少,繼續打下去始終會被攻破,向蘇聯求和。一年後,德國突然撕毀盟約向蘇聯宣戰,芬蘭加入德方以報復蘇聯。

雖然加入軸心國一方,芬蘭仍然是多黨制民主國家,軍方仍受命於民選政府,而且盡力保持自國的獨立性,數次拒絕德方的要求,包括拒絕迫害或交出猶太裔國民。

波蘭、希臘、西班牙、葡萄牙

另一方面,當時歐洲有些接近法西斯主義的獨裁國家,他們有的沒參加戰爭,有的被法西斯陣營攻擊,亦有的反過來協助反法西斯陣營。

被德蘇瓜分的波蘭就是個獨裁國家。波蘭自1926年政變後,由元帥畢蘇斯基統治,議會和政府成為軍方的橡皮圖章。畢蘇斯基在1935年死後波蘭政府繼續受軍人主導,直至因德蘇入侵倒台。

1941年被意大利攻打的希臘也是個由軍人控制的獨裁國家。

西班牙由軍事強人佛朗哥統治,雖然他能上台是有賴德意支持,但他在二戰並沒加入德意陣營,維持中立。

葡萄牙由獨裁者薩拉查統治,同樣維持中立,但又同時將軍事基地借給傳統盟友英軍使用,後來連美軍也能用,間接協助了反法西斯陣營。(英葡盟約可追溯至14世紀,被稱為世界最長歷史盟約。)

在中文維基百科上,佛朗哥和薩拉查都被稱為法西斯主義者,英文則只稱他們是近似或具法西斯元素。日本軍國主義是否法西斯主義,其實也是有可以爭辯的地方,甚至有人說蔣介石都能算是法西斯主義者。但連誰是法西斯都判斷不到,就更難說這場戰爭是反法西斯戰爭了。

以上可見,我們很難一刀切說是兩方是法西斯 VS 反法西斯,例如芬蘭例子,還有不同國家在不同時間和地點 (歐洲/東亞) 都有不同行動。那麼,二戰還能叫做「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嗎?我就覺得答案很明顯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