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14日

選舉抉擇的問題

早幾日整理過,9月立法會選舉,隨時出現「民主派」 (或現在流行叫「非建制派」) 在5個選區合共出成40張名單的局面,但不少人仍然說「揀唔落」。我覺得這個情況很值得探討,為什麼參選的人和團體越來越多,大家還是覺得沒得選呢。

有些人說傳統泛民老餅、一些所謂激進派柒,我都同意的。但我們亦要諗,投票係為左咩,選議員係為左咩。是否一個政客老餅和柒就不值得投,一個政客潮爆和型就值得投呢?現在是選議員,不是選韓星wor。我想我們可能要想想對議員有甚麼準則和期望。

我起碼想到三點是我投票時會考慮的:一、我喜不喜歡這個候選人個人;二、他就不同議題的立場跟我是否相近;三、我認為他進入議會後會起到甚麼作用。頭兩樣應該很多人都同意,第三項要解釋。為什麼我不是寫「他做到甚麼」而是「起到甚麼作用」?因為某程度上,「做不到甚麼」不代表是「沒有作用」。

很多人說泛民議員做不到事。例如之前高鐵,有人說「楊岳橋話爭取關鍵議席入到去咪都係阻唔到」,但楊岳橋講的關鍵議席從來是針對分組點票的情況,高鐵撥款是全體投票,泛民是少人過建制嘛,陳橄欖那些無恥之徒硬要剪布,仲要憑感覺點票,你吹佢唔漲架 wor。或者調轉頭,梁天琦入去係咪就阻到陳橄欖呢?都阻唔到架wor。梁天琦競選時話過要霸佔主席位,當日慢必咪霸左囉,陳橄欖換個會議室開會,吹呀。

講到底,在這種扭曲的制度下,評價一個議員,不能單從他是否成功做到某些事來判斷,因為制度注定他們是少數派。對不合理的法案和政策,泛民是沒辦法將之否決,最多都是用拉布煩死政府和親中派。

沒辦法,議席多就玩晒,很多地方都是這樣的,民主國家都係架。你看日本,民調都說六七成人反對安保法案,安倍政府採你都傻硬過。舊年意大利搞政改方案,反對派在上議院提出8千條修訂想拉布,屬於執政黨的議長一剪布就剪晒去。法國政府仲惡,舊年無須國會表決,就直接宣布一條放寬工作時間的法案成立。立法機關沒投票就完成立法,咁都得架。不過人家的議會是普選,誰當多數派民眾是有say,政府逆民意下次咪 vote them out 囉。

但香港有功能組別,你無法 vote them out,建制派幾乎一定佔議會多數,只有改變制度才能改變這個局面。退而求其次是盡可能增加議席,增加癱瘓議會、減低建制派作惡的能力。所以某程度上我是同意戴耀廷搞雷動計劃的理念,泛民應該爭取一半議席的,但我不認為會搞得成之嘛。某程度上,大家一方面同意議會失效,一方面又要求泛民議員在議會內做到乜做到物,是自相矛盾,不可能的任務。

所以我講我考慮「起甚麼作用」。我會將選人入議會視為對該人或團隊的支持,讓他們有份人工逗,有時間金錢繼續推動某些運動和議題。議會內做到甚麼,我不會看得太重,因為他們是少數派,做不到甚麼是正常的。或者,你又可以當選舉是讓人霸住個位不讓建制派多一個議席,也可算一種「作用」。甚至乎你只是期望他們入去搞事,例如打吳那星陳膠波一身,爽呀,某程度上都是一種「作用」。但你旨意他們入到去就可以 vote down 建制派,阻止所有惡法,我敢講你4年後肯定會失望。

很多人對議員本人有很高期望,希望有很多很好的候選人揀,我能夠理解。但現實是政治人才不多,在爛橙中選個沒那麼差的,不止香港,在很多民主國家都是。講英國好了。在英國大多數選區,能夠構成實際意義上的選擇的,只有兩三個大黨的候選人,因為其他黨的人幾乎不可能當選。試想想,全英國6千萬人口會只存在兩種立場,全部人都能 fit in 保守黨或工黨或自民黨的政綱嗎?不可能。英國下議院有650席,有可能650個議員都是叻人或好人嗎?不可能。所以英國選民面對的選擇其實很有限,大部分人是從兩個不盡滿意的政黨中選一個,有時甚至懶得理候選人是誰,單看黨就做決定。

講了這麼多,都是想大家思考,你投票時是在想甚麼。未必要同意我,但希望大家多想。無論如何不要不投票,不投票不但放棄自己權利,還是讓別人幫你做決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