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29日

(補足) 北約成員國國防開支

用回北約網站資料推算:

美國GDP為16852 billion USD,其他成員國總GDP為19890 billion USD。後者的2%為398 billion USD,相較現時其他成員國的總國防開支的257 billion USD,需要增加55%。

即使如此,仍然跟美國現時國防開支的664 billion USD 差了一截,因為美國國防開支達到GDP 3.61%。如果要其他成員國的總國防開支跟美國打平,需要國防開支提高到GDP 3.33%才行。

(留底) 北約成員國國防開支

美國總統特朗普再次公開,今次還是在當事人面前,批評其他北約成員國的國防開支未達GDP 2%的要求。以下是北約網站公布的2016年成員國國防開支和相關數字。現時只有美國、希臘、愛莎尼亞、英國、波蘭的國防開支超過GDP 2%,其餘23個都未達到 (北約總共有28國)。而且美國一個的開支就已經是全北約的72%,即其他國家加起來都未及他一半,也難怪美國不滿。(G7峰會上嘈環保議題就是另一個問題了。)

比較意外的是法國和土耳其都未達標,挪威的開支比率較很多國家高,還有拉脫維亞和立陶宛的開支增長超快。看來跟俄羅斯較接近的幾個國家 (挪威+波蘭+波羅的海3國) 有最大危機感吧 (ps 芬蘭和瑞典不是北約成員國)。

全部國家數字:
http://www.nato.int/nato_static_fl2014/assets/pdf/pdf_2017_03/20170313_170313-pr2017-045.pdf

share of GDP
1. US 3.61%
2. Greece 2.36%
3. Estonia 2.18%
4. UK 2.17%
5. Poland 2.01
6. France 1.79%
7. Turkey 1.69
8. Norway 1.55%
9. Lithuania 1.49%
10. Latvia 1.46%

million USD
1. US 664,058 (72.07%)
2. UK 56,790
3. France 44,222
4. Germany 41,676
5. Italy 22,146
6. Canada 15,538
7. Poland 12,706
8. Turkey 12,097
9. Spain 11,200
10. Natherlands 9,127

Annual real change (15-16)
1. Latvia 42.14%
2. Lithuania 33.53%
3. Hungary 11.55%
4. Slovenia 11.06%
5. Italy 10.63%
6. UK 6.48%
7. Norway 6.48%
8. Bulgaria 6.48%
9. Estonia 5.55%
10. Canada 5.43%

USD per capita
1. US 1877
2. Norway 1399
3. UK 907
4. France 753
5. Denmark 684
6. Netherlands 602
7. Germany 546
8. Greece 532
9. Canada 515
10. Luxembourg 462

Military Personnel (Thousand)
1. US 1305
2. Turkey 380
3. France 209
4. Italy 182
5. Germany 176
6. UK 161
7. Spain 121
8. Greece 106
9. Poland 103
10. Canada 72

2017年5月26日

中國國家領導人喎

一男子,一天到晚滿腦子都是某君,追著某君不放,上對方fb將過去N年的entry全部看過,還晚晚在自己的blog寫文唱對方,對對方的說話逐句分析反擊。平日工作時別人問他甚麼都hea答「我以前講過啦喎」,然後立即改話題繼續數臭某君,對著任何人話題都離不開某君。如果問人力資源顧問周乜水,肯肯定會說這是個呃蝦條失敗因愛成恨的變態stalker 80後廢青,即炒。不過原來這個cheap到爆的一男子是堂堂中國國家領導人喎。

被指涉嫌貪污,被一部分網民稱為「貪梁」的香港行政長官、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國家領導人梁振英,近日為了掩飾UGL事件的嚴重性,和自己透過周浩鼎干涉立法會調查UGL委員會的醜事,發狂狙擊民主派會計界議員梁繼昌,其目的可說欲蓋彌彰路人皆見。

正如梁繼昌本人所講,調查UGL委員會已運作一段時間,他被某中國國家領導人告誹謗也是一陣子之前的事,為何某中國國家領導人不早指責梁繼昌有所謂利益衝突而要現在才講?如果被某中國國家領導人告誹謗就不能參加調查委員會,那他向全部民主派提告豈不全部民主派都不能參加?如果在FB上批評過某中國國家領導人就是不公正不中立,那親中派讚過他和說過UGL事件沒事又是否不公正不中立?

某中國國家領導人堅稱他教周浩鼎修訂文件沒問題,那為何事件曝光後他發公開文件給委員會和委員會主席謝偉俊要求修訂,而非像之前那樣又找人私下「打龍通」?他聲稱自己給周浩鼎的修訂是會擴大調查範圍,但單是他第一項作的修訂,將調查範圍從「梁先生與UGL有否簽訂及/或執行UGL協議」改為「澳洲傳媒公開的UGL協議文本的完整性及真偽,以及該協議的性質、主要條款及條件為何」,就已經是收窄了調查範圍。為何要指明「澳洲傳媒公開的UGL協議文本」而非原版的「梁先生與UGL協議」?是否有其他協議存在只是傳媒沒有公開(還要指定是澳洲傳媒)?

某中國國家領導人說歡迎調查在陽光下進行,他沒有隱瞞任何事的需要,那為何他不敢回應港大法律系講師張達明提出的質疑,和成立由法官主持的獨立調查委員會的要求?又為何他每次答問題都不直接回答,只說「我以前答過」?既然他以前答過,問題一早有晒答案,他是否可讓下屬或律師整理一份Q&A回答傳媒查詢?反正他以前開過金口答過,即是政府新聞稿全部有留底啦,copy & paste 就得啦。

以上種種,都予人某中國國家領導人是「身有屎」的感覺。梁繼昌作為會計師,熟悉稅務問題和商界運作,可能是某中國國家領導人最怕他參與調查才要追擊他。所以梁繼昌又好,其他民主派都好,絕對不能退縮,一定要參與調查下去。

中共赤化香港這麼順利,就是太多所謂精英實際是奴才主動奉上海鮮,令中共得寸進尺。像某中國國家領導人也是,升格為領導人了,就覺得自己 above the law,所以乜都做得出。親中派自稱「建制派」,中共喉舌則稱民主派為「破壞派」,但實情破壞香港建制和核心價值的就是這班人。香港人和民主派一定要企硬,維護香港的制度和核心價值。

2017年5月24日

馬克龍的總統之路

文章已在《am730》刊出
https://www.am730.com.hk/news/%E6%96%B0%E8%81%9E/%E8%A7%80%E5%AF%9F%E9%A6%AC%E5%85%8B%E9%BE%8D%E7%9A%84%E7%B8%BD%E7%B5%B1%E4%B9%8B%E8%B7%AF-77748


法國總統選舉結果出爐,年僅39歲的中間派馬克龍一如民調預測,大比數擊敗極右的勒龐,成為法國史上最年輕總統,也是拿破崙之後最年輕的法國元首。今次文章會重溫一下他如何當上總統,和看看這條路走下去會面對甚麼。第一個關卡是下個月就舉行的國會選舉,他去年才創立的前進黨成績如何。

英雄造時勢vs時勢造英雄

馬克龍1977年生於法國北部城鎮亞眠的中產家庭,學業成績很好,先後考入名校巴黎政治學院和國家行政學院,2004年從後者畢業後獲安排到財政部做政務官,取得一定經驗跟人脈後下海加入投資銀行,認識了當時想選總統的社會黨大佬奧朗德成為其經濟智囊,2012年奧朗德當選總統後成為總統府顧問,2014年改組內閣後獲擢升為經濟部長,當時才37歲的他是內閣最年輕閣員。

馬克龍成為部長後推動經濟自由化政策,削減政府管制和工人福利,最大一仗是試圖推翻每周35小時工作,引發大規模示威甚至罷工,成為最具爭議部長,可是他年輕無畏、堅持改革的形象卻令其民望繼續上升。鋒芒太露的他開始跟奧朗德和其他黨友關係轉差,加上其政治野心路人皆見,他終於在去年辭任部長和跟社會黨分道揚鑣,自立政黨並宣布參選總統。

儘管馬克龍民望不錯,獨立和年輕形象也「食正」全球反建制的浪潮,但他宣布參選時外界並不看好。一來他的從政經驗薄弱未受考驗,二來他要從零開始建立政黨和選舉機器,三來其他政黨亦不乏有實力的候選人。外界多認為他高估自己,只會起得快也跌得快。事實上截至去年底,民調顯示只有約15%受訪者真的會投他一票,排第三或四。

可是事情發展下去,有三件事令他得益。其一是社會黨初選選出不屬黨內主流派的阿蒙為候選人,令黨高層分裂,很多人不肯支持他,國防部長勒德里安、里昂市長科隆、前總理瓦爾斯、前巴黎市長德拉諾埃等都說寧願投票給已退黨的馬克龍。

其二是另一走中間路線的資深議員、曾經三次參選總統的貝魯宣布不參選,會支持馬克龍。根據民調,他參選也只會有6%票,不可能勝出,但會搶去馬克龍一部分的票。現在他不但不選,還呼籲支持者投馬克龍,對馬克龍是雙重幫助。

第三是原本支持度排第一的共和黨候選人菲永爆出聘請妻子做助理騙取政府津貼的醜聞,民望急速下滑。

三件事同時發酵,令馬克龍的支持度在兩三個月內升了7至8個百分點反超前,成功在第一輪投票以24%票排第一。當他跟排第二的極右的勒龐 (21%票) 晉身第二輪投票,其他政黨都說極右政客當上總統是法國之恥,呼籲支持者含淚投票給 lesser evil 馬克龍,令馬克龍在第二輪投票中以66%對34%大比數擊敗勒龐,當選總統。

有些傳媒在馬克龍大勝後說他如何醒如何掂,法國人都為他神魂顛倒,但如果真的這麼誇張,他在第一輪投票就不止24%票了。他能在這麼短時間內崛起,毫無疑問是個叻仔,可是我們也不可忘記還有很多對他有利的外圍因素,包括兩大黨輪流執政多年令選民求變,兩大黨的候選人自己馬前失蹄,以及法國很多人仍然對勒龐有很深顧忌死都不投她一票等。

能否順利執政:戴高樂vs季斯卡

當選總統後,下一步是管治,第一個關卡是下月國會選舉。法國總統可以任命總理和內閣,但國會有倒閣權,因此總理人選不是總統任意選擇,須獲國會首肯。如果馬克龍的前進黨在國會選舉落敗,他無法如意任命新班子,需要跟其他政黨合作,這會大大影響他執政的能力。前進黨是去年才成立,成員大都是政治素人,現在是零個議席,要在有577席的國會中一下子取得過半,怎麼聽都是不可能。

不過國會選舉在總統選舉後一個月進行,是故意設計的,以協助新總統執政。因為此時新總統的政黨會氣勢如虹,其他政黨則士氣低落,加上正值新總統蜜月期,支持度特別高,過去經驗顯示這情況下國會選舉會對新總統的政黨非常有利。即使前進黨未能過半,只要能夠成為最大黨,馬克龍在跟其他政黨商討合作時也會佔優勢。

馬克龍並不屬於傳統兩大黨,因此有法國學者將他跟兩位前總統戴高樂和季斯卡作比較,兩人當上總統時都不是屬於大黨。

戴高樂是二戰英雄,加上他性格剛烈向來信心爆棚 (也因此格外有英雄氣質),他當上總統後決定不依賴既有政黨,自己建立一個聽自己話的新黨,再藉自己的高民望讓此黨也在國會選舉取勝。雖然他的政黨未能一下過半,但確實成為最大黨,讓其他政黨也要聽他的話,順利執政,也改寫了法國政治字典,從此多了「戴高樂主義」和「戴高樂派」等詞。

季斯卡是一位不太有名的法國總統,但他跟馬克龍有不少相似之處,值得比較。季斯卡也是國家行政學院畢業的精英,空降到財政部做政務官,很年輕就獲任命做經濟部長,見自己民望不錯就參選總統,自栩是年輕第三勢力,不屬於左右兩大黨。當年季斯卡還利用右派兩位大佬互鬥,取得其中一位大佬希拉克支持而當上總統。但季斯卡未能將自己的政黨建立起來,鞏固自己的權勢,讓希拉克可保持造王者地位,結果當希拉克不支持他連任,他就連任失敗了。

所以馬克龍能否打破兩大黨對法國政壇的壟斷,真正帶來新氣象,總統選舉只是上半集,還須看下半集的國會選舉。

2017年5月22日

如果人口增長=管治成功

外號「白髮詩姑」或「白髮魔女」,公認腦中智慧有如江河一樣滔滔不絕的前律政司司長梁愛詩,繼早前發表「炸左高鐵」論獲得各界廣泛認同之後,於周末又再袋錢落港人袋,發表「香港人口增長證明一國兩制成功」論。筆者翻查資料,發現2010至2015年期間,香港的每年平均人口增長 (0.83%) 的確高於大陸 (0.52%),香港管治的確比大陸成功。但筆者再查閱其他國家在同期的人口增長,發現很多都比大陸甚至香港還要高,證明一山還有一山高,大陸和香港都需要抓緊一帶一路發展機遇,急起直追,向這些國家學習管治:

2010-2015年部分國家的每年平均人口增長
黎巴嫩 5.99%
南蘇丹 4.09%
伊拉克 3.31%
剛果(金) 3.17%
阿富汗 3.02%
巴勒斯坦 2.75%
尼日利亞 2.67%
埃塞俄比亞 2.53%
索馬利亞 2.37%
津巴布韋 2.21%
香港 0.83%
中國 0.52%

資料來源:https://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countries_by_population_growth_rate

2017年5月19日

奧地利提早大選 30歲外長劍指總理

奧地利確定10月15日舉行國會選舉,民調指現時30歲的外交部長兼人民黨黨魁 Sebastian Kurz 有機會勝出,成為總理。如果成真,他將取代金正恩成為全球最年輕國家領導人。

Sebastian Kurz 於1986年生於維也納一個普通中產家庭 (他是8月生日,所以是現在30歲,到選舉時會是31歲),大學時就嶄露頭角,成為奧地利人民黨的青年部部長,24歲就獲人民黨推薦加入內閣擔任副大臣,27歲就擢升為外交部長。由於工作太繁忙,他大學休學沒有畢業,他原本在維也納大學讀法律。因其民望為全黨幹部之中最高,最有希望帶領人民黨贏選舉,過去兩三年外界都揣測他遲早當上黨魁甚至總理,想不到機會這麼快就來了。

作為奧地利國會第二大黨的人民黨 OVP,本來跟第一大黨社民黨 SPO 組成聯合政府,但這兩黨共治的局面其實已經維持了11年,兩黨可以合作的事差不多做完,矛盾日現,民眾亦感到厭倦,加上早前的移民問題,令反對派的極右自由黨 FPO 支持度不斷上升,更加加重對執政兩黨的壓力。上任人民黨黨魁 Reinhold Mitterlehner 在政府外有極右自由黨的壓力,在政府內跟社民黨爭拗不斷,在自己黨內也面對人氣比自己高幾條街的 Sebastian Kurz,終於壓力爆煲,在上周宣布辭職,並且在記者上疑似「發脾氣」地說「我不想幫某人攝住位做住先」,明顯是寸外界都認為 Sebastian Kurz 遲早做黨魁。

結果 Sebastian Kurz 真的眾望所歸成為新黨魁,並且表明不想聯合政府糾纏不清下去,要求提早大選,社民黨見大勢已去唯有同意。民調顯示 Sebastian Kurz 接任後人民黨支持度立即彈升10%,搶去社民黨和自由黨各5%的支持度,令人民黨支持度從三黨包尾變成第一,現在提早大選有相當大機會勝出,Sebastian Kurz 當上總理。

31歲就當上總理,絕對是世界少有的例子,尤其是他還是民選產生,亦非世襲政客。即使他到時民望回吐未能勝出,他仍然能保持27歲當上外交部長的紀錄。不過這對香港那些經常講「後生人係唔會識政治」、「我幾廿歲人梗係見識得多」、「80後都係廢青」的「老海鮮」來說,絕對是不可思義,匪夷所思,肯肯定是奧地利人集體 short 左或思覺失調。我就唔知些「老海鮮」係見識過幾多啦,但作為奧地利外交部長的 Sebastian Kurz,都叫參加或主持過N場國際會議,聯合國秘書長、歐盟主席、N國總統總理都見過晒,見識應該不會少掛。

Sebastian Kurz 在聯合國大會發言 (聯合國圖片)
Sebastian Kurz 與時任美國國務卿克里見面 (維基圖片)
Sebastian Kurz 與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見面 (俄國外交部圖片)
 Sebastian Kurz 與伊朗總統魯哈尼見面 (維基圖片)
Sebastian Kurz 與埃及總統塞西見面 (維基圖片)

2017年5月12日

要理科生操兵的巴黎理工

維基:在香榭麗樹大道準備步操的巴黎理工學生

早幾日講過法國有兩間專出政要的名校,今次再簡短講講一間奇葩理科名校。它奇葩的程度不要說全法國,全世界都很難有大學比得上 。

巴黎理工 École Polytechnique 是全法國最頂尖的理科學校,也是少數可以長期登上各種國際排名的法國大學。如果說想從政的法國學生都會報考巴黎政治學院或法國行政學院,那麼想做工程師和科學家的都會報考巴黎理工。

不過它是一間由法國國防部而非教育部管理,制度上屬於軍校的大學。原來巴黎理工的創立者是拿破崙,他當時想建立一間專研軍事科技的學校。隨著時代演變,巴黎理工現在的課程就是普通的理工研究 (當然是世界級水準),沒甚軍事成份,但由國防部管理這件事卻保留了下來。

還有一樣保留下來,也是巴黎理工最奇葩的地方,就是每年法國國慶凱旋門和香榭麗樹大道舉行閱兵,仍然會有巴黎理工學生方隊參與步操!於是這班理科生,平日放學做完 lab 或砌完模型,就要換上軍服帶上佩劍練習操兵......雖然需要操兵的只有約200人,但所有巴黎理工學生都是有軍校生身份,會獲發軍服,代表學校參加各種比賽或活動時都會穿上,入學首年也要參加3星期的軍事訓練營......這樣奇葩的學校真是誰與爭鋒。

youtube 片:2015年法國國慶閱兵
47:30 左右是巴黎理工學生,隨後的是其他軍校學生


2017年5月10日

馬克龍與法國教育


馬克龍母校、法國名校巴黎政治學院 Sciences Po 的 Twitter 今日 po 出其學生時代照片,被媒體轉發。講到 Sciences Po,這可說是專產法國政治人才的學校,1981年至今5位法國總統 (密特朗、希拉克、薩爾科齊、奧朗德、馬克龍) 全部都是該校校友,還有N位總理和內閣部長。

而比 Sciences Po 更矜貴,也是馬克龍另一間母校,是國家行政學院 ENA。該校是為培養政務官而設,在二戰後創立,歷史相對很多法國名校為短,而且每年只收取約80名學生,至今卻已經出產4位總統 (季斯卡、希拉克、奧朗德、馬克龍) 還有N位總理和內閣部長。

以現屆政府為例,總統奧朗德、能源部長 Ségolène Royal 及財政部長 Michel Sapin 都是在 ENA 的同班同學 (三人也是 Sciences Po 校友,但似乎並非同班)。近日不少法媒都翻查馬克龍就讀名校時的經歷,看缺乏政黨支持的他會否從 old boys' network 中找人加入團隊。

以下人士都是同時是 Sciences Po 和 ENA 校友:
馬克龍 (候任總統)
奧朗德 (現任總統)
Ségolène Royal (能源部長)
Michel Sapin (財政部長)
Pierre Moscovici (歐盟財政專員、法國前財長)
Jacques Chirac 希拉克 (前總統)
Laurent Fabius (前總理)
Alain Juppé (前總理)
Dominique de Villepin (前總理,也是奧朗德等三人ENA同班同學)
Lionel Jospin (前總理)
Michel Rocard (前總理)
Édouard Balladur (前總理)
Jean-Claude Trichet (前歐洲央行行長)

在此也要簡單解說一下。法國學制跟英美不同,不同大學之間轉移課程或學分相對容易,加上讀多於一個學位也很普遍,一人讀過幾間大學是很平常。如 Sciences Po 是專攻政治相關科目的學校,很多想在政界發展的人會在其他大學讀完學士後再報讀。ENA 則是專門培養政務官的學院,本身就是要讀完學士之後才報得。所以同時是 Sciences Po 和 ENA 甚至更多其他大學的校友,是正常的。

由於一般法國民眾都明白ENA實在太難考入,一些政商界精英亦會坦承自己曾經名落孫山,如IMF總裁 Christine Lagarde 拉加德就自爆考過ENA兩次都失敗 (雖然她辯稱是當時蜜運中令她分神)。

ENA 有幾特別呢?ENA畢業生會被直接派到財政部、外交部、司法部等重要部門做政務官,
就讀期間又會安排到高官和大企業老闆身邊實習,加上校友人脈,將來下海從商從政都冇難度,可以說入得就等於搭上大灣區發展的快車......應該說是搭上法國精英階層的快車,人人都恨入到不得了。它每年只取錄約80人,報考者都需要有超強大學成績,入學試題目囊括國際政治、國內政策、法律、經濟、哲學等多個範疇,有筆試有面試,所以入得的都是才智兼備的精英中的精英,死讀書的高分低能者不可能考到。

看到這裡,閣下可能會奇怪,原來法國教育這麼精英主義,法國不是有三大格言自由、平等、博愛的嗎?其實法國國內也有意見認為這樣兩間學校產生大量政商界精英的制度有違平等,亦可能產生一群人生自此跟一般人平行時空的離地精英。但也有人認為,法國大學學費近乎免費,窮學生只要有實力考入就不用怕沒錢讀名校,制度也可說是促進社會向上流。

事實上有部分批評馬克龍者的人就指他「一邊批評建制其實自己都是建制」,皆因他跟傳統政界精英 (或曰「舊電池」) 一樣都是兩間名校出身,又做過 ibanker。(馬克龍的從政之路是在 ENA畢業後在財政部做政務官,之後下海做 ibanker,之後獲奧朗德賞識做其經濟顧問和經濟部長,最後辭職自行參選總統。)

講起馬克龍的教育背景,還要提一點,就是我最近才看到馬克龍大學本科是讀哲學。這聽起來有點不搭,又讀哲學又做 ibanker?一般人印象中讀哲學的不都是那種與世隔絕鑽研學術的人嗎?須知道法國很多中學都將哲學列為必修科,讀哲學在法國是很普遍的事,可能好多法國 ibanker 都讀過哲學都未定。法國重視哲學,源於當年革命後認為要推廣民主就要提升國民的思考能力和道德觀。

或說回來,著名大炒家索羅斯也是哲學系畢業的 (倫敦政經學院)。

再翻查一下,大多數法國政要都是讀法律或文科,絕少是讀理科。這可能因為想讀 Sciences Po 和 ENA 將來從政的話,讀文科較讀理科易入?法國也有大學是以理科出名,但可能入得那些學校的大多都不是想從政那種人吧。

今次選舉5大候選人
Emmanuel Macron - Philosophy
Marine Le Pen - Law
François Fillon - Law
Jean-Luc Mélenchon - Philosophy
Benoît Hamon - History

其他政要
François Hollande (總統)- Law
Nicolas Sarkozy (前總統) - Law
Bernard Cazeneuve (總理) - Law
Manuel Valls (前總理) - History

Laurent Fabius (前總理) - Classical Studies (古希臘/羅馬文學、哲學等)
Alain Juppé (前總理) - Classical Studies
Dominique de Villepin (前總理) - Law
Jean-Marc Ayrault (外交部長) - German language
Ségolène Royal (能源部長) - Economics
Michel Sapin (財政部長) - History and Geography
Jean-Yves Le Drian (國防部長) - History
Christine Lagarde (IMF總裁、前財長) - Law and English language
Pierre Moscovici (歐盟財政專員、前財長) - Economics and Philosophy
Jean-Claude Trichet (前歐洲央行行長) - Economics